课题申报背景
前年,南汇区教育局以案例分析为教科研工作开展的重点,去年又以课例研究作为主要的抓手,今年开始,区教育局提出了学校教研组围绕课题研究的全新教科研工作要求。全校教师要统一思想,充分学习,抓住热点,大力发展学校教科研工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应,提升学校的区内知名度而努力。
课题研究的准备和设计
课题研究与写论文、写案例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课题研究是一个设计周密的整体计划,事先要有设计。在设计之前,先要作研究的准备工作。实际证明,设计之前有没有准备,有没有充分的准备是课题设计质量高低的分水岭,而课题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周密性是保证课题研究高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那么课题研究究竟该如何准备?
首先,对所研究的问题要进行表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查把问题弄清楚。我们一线教师的优势就是对职场的研究,也就是运用从实际中来得来的经验,去解决身边所碰到的问题。但是离我们所说的表征问题的能力还差一定的距离。要完整的对一个问题进行表征,不仅需要在实际中取得第一手的调查资料,还要能够对这些资料进行一定的思辨,进而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才能得到一定的表征后的结果。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培养自己对问题的一种思辨精神。
其次,要进行理论的学习。要学习当下教科研的主要支柱理论,要知道我们所教授的、所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在哪一种理论的支持下成立的,简单来说就是要能够“认祖宗”,这样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才能有方向,有目标。
第三,通过文献的对比,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我们所关心,想研究的课题可能以前就有过研究和文献记载,那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再继续研究下去了。我们需要把前人研究过的文献拿出来,和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比一比,看一看,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习到一些其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这就提供了我们一个更高的起点,去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把研究问题不断的深入,得到不同的结论。
解决了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以后,我们就要开始真正的对课题研究做一个设计了。
一、明确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课题的灵魂,需要仔细斟酌,反复修改。
例如:区内某幼儿园的区级重点课题《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表述为:“以农村城市化发展为背景,在建立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体系,及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调查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城市化背景,制订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案;运用行动研究,探索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与内容、原则与策略、途径和方法,为有效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依据,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发现这段表述的侧重点不在最后的“喊口号”式的研究目标上,而是在对研究内容的介绍上。我们要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不等于工作目标,课题研究要有具体的操作,在研究目标中要有所体现。
再如:南汇中学区级重点课题《高中物理问题解决中学生心理调控的指导策略研究》的研究目标是:“寻求有效的可以转化为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物理问题解决调控策略,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指导实践,使之形成学生自主的物体问题解决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我们一般的研究目标可以多参考此课题开头“寻求……”的形式,也可采用“探索……”的形式。
二、把研究内容具体化
研究内容是对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是完成一项课题研究的主体和对研究对象的初步思考和认识。
例如:青浦区市级重点课题《基于课堂案例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的中介研究》的研究内容是:
1、课堂时空内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问题与经验。重点研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教学偏于教师主导取向还是学生主导取向,师生互动策略(提问答问,包括语言沟通;信息反馈,包括情感;流程监控,包括节奏与频次)。
2、课后反思指导――教师教学行为分析。以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学活动的实际存在)为依据,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方面,找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成功教师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专家与新手型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别比较,以一系列观察到的特征对高水平行为进行描述;成长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纵向比较,找出教学行为有效改变的方向;优秀教师教学风格比较,归纳不同类型优秀教师教学行为的特征,分析各种风格的效能及适用性。
3、课前计划指导――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课后反馈信息,确定合作的教学起点和终点,有序、优化的安排教学诸要素,包括教学任务、目标、背景与学生的分析,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决策。
以上是青浦区市级重点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它对什么是把研究目标具体化进行了很好的表现。当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形式逻辑的结构也是我们进行教科研工作所必须借鉴和学习的。
再如:我区的一位教师开展的课题《主题活动中幼儿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其研究内容是:
1、调查主题活动中幼儿合作学习开展的现状以及问题,归纳主题活动中幼儿合作学习的特征。
2、探明主题活动中幼儿合作学习适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开展主题活动中幼儿合作学习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我们发现这个研究内容没有象青浦区全区的市级重点课题那么面面俱到,但是运用了“调查”、“研究”、“开展”三句话较全面的对一个教师开展的微观课题作了一个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三、研究方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是缺乏一定方法的表现,下面介绍几种我们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情报研究
2、调查研究
3、个案(案例研究)。这种方法往往需要我们进行一些观察记录,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个案自述等。
4、课堂教学研究(课例研究)
5、行动研究。我们教师平时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而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往往是我们的经验,但是某些问题我们凭着经验解决了,过不多久又出现了,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认真思考,并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那么这种从实际行动为出发点的研究,我们就称之为行动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的四点: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1)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把问题转变为课题。
(2)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要有设计。
(3)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设计付诸于行动。
(4)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反思贯穿始终。
这四点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对问题的反思,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
6、理论思辨
在研究过程中,要把研究中的理论思辨用科研论文的方式表述出来。在研究的总结阶段,要把研究中的理论思辨用科研报告的形式表述出来。研究发现,现在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去教的,而教师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总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没有一种主观上要求改变的愿望。这就如某位教育家所说:“现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信息不是没有,而是太多了,但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却只是把自己的头包在了一个塑料袋当中。”
四、研究过程
以往我们常常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来划分课题研究的过程。这样划分虽然十分明了,但过于笼统。我们建议研究者除了运用原有的叙述式表述以外,对研究的实施阶段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叙述,这样能比较清晰的把研究呈现成可控的程序,便于操作。
例如:某课题的实施阶段的研究活动表
时间 | 活动方式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负责人 | 预期的阶段成果 |
05年10月 | 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实施 | 调查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态度等相关要素 | 调查法 | 金军 | 调查报告 |
11月 | 班队活动 | 生命教育知道策略研究 | 行动研究 | 李啸 | 实例评析活动反思 |
12月 | 研究课 | 同上 | 课例研究 | 张宾 | 课例研究报告 |
06年1月 | 研究课 | 同上 | 课例研究 | 李啸 | 课例研究报告 |
3月 | 研究小组成员集中讨论 | 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刍议 | 理论思辨 | 王宏 | 科研论文初稿 |
4月 | 同上 | 同上 | 理论思辨 | 王宏 | 科研论文修改稿 |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的时间节点一定要抓紧;研究内容要与研究方法相匹配;研究一定要落实到责任人,并且及时形成阶段成果,写成文本材料。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开展研究必须认真读一本关于教育科研方法的书,这样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从06年开始,新一轮的“优教工程”又要开始了,从这一轮“优教工程”开始,区教育局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考核,而且优秀教师的认定也是每年都要考核的,所以对每一位教师而言,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的工作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仅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南汇区新场石笋中学
教科室
二○○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