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将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最关键且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可实际操作和运行的校本培训方案框架。目标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校本培训计划中,遵循这一目标原理,构建了多层次的培训目标体系,形成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见图示一)
(图示一) 就校本培训而言,整个方案可能是目标多元的、活动多样的,但因其方案涉及的时限是相对确定的,通过校本培训旨在解决的问题与发展的目标也是相对明确的。我校的校本培训主要分成普及型、骨干型、成长型三条主线,因此也就形成了相对明晰的层次目标。其中普及型的培训目标为: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骨干型的培训目标为: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尽快成长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成长型的培训目标为: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校本培训中,学校将近年来校内培训的多种方式,进一步进行开发和整合,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以创造良好的校本培训的氛围,形成校本培训的特色。构成了如下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 培训形式 | 培训对象 | 培训内容 | 培训目标 | 集中培训 | 全体教师 | 每学期适时邀请专家讲座、专题资料学习、信息技术指导 | 常见或共同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能力 | 个体研修 | 全体教师 | 教师自主选择、认真自学 | 汲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 | 课例研究 | 教研组 备课组 课题组 | 组内每学期两次,校内每学年一次。随堂观察、教学观摩 | 提供学校内部资源的交流,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 课题研究 | 骨干教师 | 课题选择、课例研讨 | 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 教学展示 | 青年教师 | 每学期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教学技能评比。 | 推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 | 全体教师 | 每位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案例、课件制作 |
1、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校本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作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培训工作,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图示二) 2制度规定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 所有在职的教师都必须通过周期考核,否则该年度的考核为不合格。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在已有常规制度的基础上,本学期初步拟订《石笋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估表》、《石笋中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石笋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指导》、《石笋中学校本教研活动监控及指导制度》,真正完善校本培训措施保障体系。 3、经费保障 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加强开展培训工作必需的基础项目建设。 4、考核评估 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定期表彰个人,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