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我校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扎实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学校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校本研修体系,充分发挥教研组教研功能,充分挖掘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内涵,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内容列入教研组教研计划和活动内容中。教研组通过研读“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结合教材,挖掘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多方法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一、校本教研,提出问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魂,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学年度,我们英语教研组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我们的主要教研内容,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两周一次的英语教研活动,我们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认真学习和解读“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的基础上,在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层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与策略”这一总项目的引领下,各备课组分别确定了备课组教研主题:六年级组——“孝文化在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七年级组——“礼文化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八年级组——“信文化在八年级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九年级组——“立文化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并在综合各备课组研究主题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我们英语教研组的2010学年度教研主题——“英语教研组实施民族精神分年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习领会、统一认识
通过学习,我组教师更加坚定地认为:教学和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英语学科,既能够开拓人的思维又能开阔人的眼界,也能提高人的个体修养。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信息容量大,词汇丰富,语言准确生动。它们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的载体,而且还是一篇篇活生生的德育范本。经过学习,我们有了统一的认识:只要我们细心研究课文就不难发现英文课文中可供挖掘适合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我们应自觉地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
三、摸索方法,寻求策略
1、教材分析法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的大量范文都蕴含着重要的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如:英语教材中有一篇课文——“Great Cities in Asia”,其中第一段就介绍了我们的首都北京,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通过教师对首都北京的拓展性介绍,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更加强盛而奋发读书的美好情感和决心。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挖掘教材中这些显性素材和潜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或课后活动形式,在教学环节中随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更好的激发和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人格感染法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修身正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学生,达到“身教甚于言传”的教育效果。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礼貌用语,如please, Thank you. I’m sorry. That’s all right…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通过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来感染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
3、循序渐进法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民族精神教育要注意不同年龄学生在内容、要求和层次上的学习接受程度,注重各个年级对民族精神教育要求上的侧重点。例如针对六年级学生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孝敬父母长辈”等特点,通过牛津六上英语教材中“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每个工作的艰辛之处,从而使学生了解父母为了给孩子、给家庭创造一个好的前景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由此激发起学生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及“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好情感。七年级教材中又出现“Jobs people do”这一单元,学生们通过学习,对各种职业所需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教师又可以适时的对一些职业所需的礼仪规范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受到“礼文化”的熏陶。到了八年级,教材中出现了“Work and play”这一单元,通过学习,学生明白要想收获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在当下挥洒辛勤的汗水,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和人生观。由此可见,我们的英语教材在各年级的内容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样,我们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时也必须有机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民族精神教育序列,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4、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注重挖掘隐性的内容对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六下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以“Dragon Boat Festival”为主题,介绍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学习诗人屈原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这条主线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屈原的资料,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并展开讨论:“我们可以从诗人屈原的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以此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师又可以提出“假设你是屈原,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们有的对屈原与国家共存亡的行为表示赞同,有的则认为屈原应该坚强的活下去,并顺应历史的潮流,为民众谋求幸福等等,学生的不同理解已经对原有的这个爱国题材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聆听他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又接受了一次民族精神教育的洗礼。
5、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策略
要以体验教育为重要途径,适当拓展知识,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达到知行统一,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心。在“Travelling in Garden City”这一单元中,谈到了公交车在过去和现在的变化,通过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让学生谈谈公交车在我们这个城市——上海发展的历史,同时,可以让学生再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除了公交车的显著变化外,近十年来,上海还有哪些变化呢?”为了完成这项调查,学生会从网络和报纸中收集资料,他们也会向家长长辈咨询,或是通过参观等各种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完成了作业,更是接受了一堂生动直观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课——爱上海,爱中国,为国家的变化感到骄傲。
6、坚持主体性策略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亦要遵循这一原则,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在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自己体会和发掘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教育内涵,只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教育才是最深入学生内心的,也是最易被学生真心接受的。所以说,坚持主体性策略是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并使之水到渠成的保障。
四、反思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思考的心。要有结合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二度开发的本领,把英语课本中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挖掘出来,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在课前,课内和课后的任务中,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经过这一学年来我们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对“英语教研组实施民族精神分年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条条框框的大道理,而是要找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为指导,使之更加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其间。同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惊喜的发现,我们英语教研组的民族精神教育意识不断增强,组内教师的育德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日益默契,整个英语教研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强大了。
上海市石笋中学英语教研组 张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