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上海市教委为了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教育指导纲要》,即我们所称的“两纲”教育。在两纲中明确要求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并要求学校教育要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的主渠道作用。
我校在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尝试中,首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明确制定了各年级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六、七、八三个年级分别侧重于“孝”、“礼”、“信”三个字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九年级的学生面临初中毕业和选择自己的专业,为了踏上社会做准备,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理想观初步建立,急需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指引。因此九年级的民族精神教育侧重于一个“立”字。旨在树立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品格。
“立”这个字也包含了很广很深的涵义,基于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应将“立”分为立身、立志两个层面。
所谓立身,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人文素养。古人曾说:“君子不可不修身”。对于一个学生而言,道德素养的提升,永远应放在第一位。一个学生没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就算其能力再强也无法体现出他本人的价值,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灾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就足以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立身这一方面,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材中有不少素材值得教师去挖掘。在讲解核能的时候,我借助核能的知识引出邓稼先的很多事例,如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九天后就毅然踏上轮船回国,又如邓稼先在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例。其他还有很多素材值得我们去挖掘,如墨翟和他的学生们在所编撰的《墨经》中有关于光的8条论述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光的科学阐述;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比西方早好几百年;沈括是在梦溪笔谈中关于地磁偏角记录比西方早400年;中国是最早的有关于哈雷彗星记录的国家等等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物理学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除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外,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献身精神对每个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是深远的。如我在讲解惯性定律时,可以引出对牛顿的生平介绍。我着重用我最欣赏两个故事介绍给学生: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当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到为世界数学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牛顿在他自身不断努力之下,只用了不到八年时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的这句名言用在牛顿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还有,牛顿对于自己的评价足以震撼每一个学生:“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点成就, 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原故”;“我不知道, 在世人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在我自己看来, 我不过像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 为不时拣到一块比较光滑的卵石、一只比较漂亮的贝壳而喜悦,而真理的大海在我面前, 却一点也没有被发现。”对于一个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而言,这是何等的谦卑!其他的如哥白尼对真理的执着、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欧姆几乎一生都在逆境中奋斗等等事例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所谓立志,原本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但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意志不坚定,容易被困难挫折所影响。所以我们物理课堂中,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意志。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人生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满自信,不畏艰难,则容易实现目标;反之,则会一事无成。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结果、他人态度及自我评价对自信心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谬·詹姆斯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越多,获得的肯定越多,自我感觉就越良好,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强。在这样的状态下持续学习,学习效率也就越高。相反,失败和挫折会令学生觉得沮丧,甚至丧失学习的动力,越来越消极。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在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中,我使用“分散难点”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压强的教学中,我首先由实验引入,根据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不同而引出压强的概念。然后将压强概念、公式、单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让学生熟悉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处理,进一步掌握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习题也暂时不作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应用的增多再慢慢提高要求。这样做学生容易接受,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中我还创设各种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例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尽力创造一切机会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平时布置作业时,直接将作业难度和体谅降低,以保证他们做题的准确率,树立学习的信心。一旦他们在成绩获得进步的时候,一定给予表扬,使得他们获取成功的乐趣的时候同时获得自信。又如,复习时,经常进行小难度的限时训练。这样既及时反馈了教学情况,又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而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的自信心又使学习获得了巨大的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甚至让我收到了更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八年级刚接手八年级一班的时候,有一位女生自告奋勇要求做我的物理课代表。当时觉得该女生责任心挺强的,也没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发现,该女生能力相当强,自尊心也强,完全不输男生。但是,小姑娘太粗心,英语和数学分虽然不低,但是总打不到出类拔萃。也许是为了对我负责,也许是刚接触物理,她的物理分数总在班级第一第二。在随后的日子中,我借助她物理成绩优秀的机会,不断的给予她鼓励,树立她的信心。然后依据她的个人情况,帮她制定各学科的分数目标。后来的发展,完全超乎了我的意料。该女生自信树立起来后,性格开朗起来,各科成绩均有不少的突破。最后在中考中英语数学均取得了140分以上的高分。而在她当我课代表的两年中,完成任务也更积极,两年中,在没有一个物理组长的情况下,她以一己之力不折不扣的完成了我布置的全部任务,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帮我减轻了不少压力。最后这个班的物理成绩在年级组中合格率百分百,优良率第一,优秀率和平均分均名列年级组前茅。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将民族精神融入到知识的传授中去,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上海市石笋中学 贾 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