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石笋中学发展性教学督导改进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集体备课模式的改进
现在我们的集体备课模式又提升到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校本研修的新模式。即备课组主备人在网上发出教案初稿,经其他备课组成员点评后修改再发上改进稿。为了加强过程管理,教务处指定几位骨干教师每周对各备课组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所以现在只要登陆我校的校园网,几乎所有年级、学科的教案都在上面,这也是一笔较为可观的教学资源。
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2010年9月在新区南片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项目启动研讨会上我校被定为6所(现为7所)基地学校之一。随后我校积极行动,有效落实这项改进计划。校园网站上专门开设“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专栏,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动态、教案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个案汇总等子栏目内容翔实,不断更新补充。12月1日在荡湾小学召开的计划实施情况交流会上,得到新区教科研室唐水明主任的高度赞扬。12月23日在南汇一中我校四位教师参加了区级教学展示,教务主任唐玉明还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三、骨干教师的培养
我校本来中年教师较少,有些还是从小学引进过来的。属于经验型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薄弱,不能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上升(提炼)到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学校目前竟然没有一位区级骨干教师,很是尴尬。所以,在2010年浦东新区名师工作室、教师培训基地招生计划的招募中,学校积极鼓励中年教师报名参加。目前学校共有3名教师参加了名师工作室,语文学科的唐玉明参加了“陆新全语文教师培训工作室”,数学学科的胡艳参加了“翁昌来数学教师培训工作室”,物理学科的尉曼村参加了“黄卫群物理教师培训基地”。2名教师参加了骨干教师后备班,体育学科的胡卫明,历史学科的汪洪芳。
四、“教学质量推进月”、“主题班队会评选”活动的积极开展
为了关注教师的课堂生成,捕捉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学校教务处决定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推进月”活动,每次有10名教师参加教学评选,全体教师参加教学观摩,而且规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5节。2010年11月下旬,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而且我们把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录像,课后及时把视频放上学校网站,供全体教师进行网上点评。这一做法让上课教师课后反思提供了极佳的素材。政教处也开展了主题班会的评选活动,各年级围绕不同主题每年级两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在全体班主任中取得了极好的反响。参赛教师都积极搜集素材,制作了精彩的多媒体版面,让大家学会了主题班会的教学艺术。
五、校本研修方案的申报
我校的倪建华老师电脑技术较为精湛,学校的网络在他的维护下功能齐全,在校本研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除了集体备课利用外,学校各部门的计划总结、教师的备课课件、各类师生问卷调查、学生主题教育、学校活动情况等都通过网络体现。这一学期,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评选”、“主题班会评选”活动,所有参赛教师的课堂实录也全都放在网上,教师除了教学现场观摩外,还可以网上观看,并且还能进行网上点评。全校教师都在网上建有“个人档案袋”,各自的改进计划、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得奖情况、科研文章都能上传,学校各级部门的检查也可以网上进行。因此,学校利用这一网络优势确定“以课程改革为主要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平台”的校本研修方案。目前处于上报待审中。
六、不足与思考
1、集体备课质量还需不断提高
虽然现在已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案、讲学练习稿。偷懒的说,各个年级段的教学资料都可以信手拈来。但学校觉得还需要精打细磨出一批高质量的讲学稿,这些讲学稿应该更符合农村学生实际,适用的更长久些。网上备课的质量也应更规范扎实,检查中难免发现有些备课组教案改进意见敷衍了事。初备教案和改进教案的变化不大,甚至也有只纠正几个错别字、教学步骤随意调换一下了事等。
2、青年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成长
根据我校现有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校本研修的锻炼,让青年教师由教学新手成长为合格教师,但要培养成教学尖子、能手显得较为吃力。这一方面青年教师自己需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业务学习,学校也要争取把青年教师送出去培训或者外请专家来辅导。这在化学教师身上做过尝试,成效良好。所幸现在我校已与华夏西校结对,希望在新一轮校本研修期间能够培养出几名在全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标兵来。
3、学校师资队伍管理质量的提高
在几次外出研讨交流活动中,发现周浦中学、观澜小学等在教师发展实施中建立的个人档案袋规范有序,可以说具有长效管理的成效。我校在这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过程管理上、评价机制上存有较大不足。争取不断完善。
4、教科研意识仍然薄弱
虽然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不断摸索校本培训经验,建立了教科研相关制度,但执行力度还不够。教师忙于应付教学日常工作,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学校认真引导,努力改进。
2011年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