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中学教学常规考核方案
(2013年4月)
一、指导思想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更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原点。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督促,是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学校教学管理更加规范,逐步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二、考核方法
教学常规月末检查和学期末常规考核相结合。
三、考核项目
Ø 月末检查内容:集体备课活动、网络备课、教学反思、随堂听课、规范上课
Ø 期末检查内容:教研活动、学生问卷、作业批改、教师素养、任务完成
四、考核要求
集体备课活动:
Ø 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
Ø 能按时、定点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Ø 因工作原因无法进行,应由备课组长事先向教务处说明。
网络备课:
Ø 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
Ø 学期初有集体备课分工安排计划。
Ø 能按要求提前一周上传教案修改稿(一般为前一周周五上班之前)。
Ø 分课时备课,每周按课程计划学科课时数上传教案。
Ø 各学科能根据学科特点,有相应的课型教案。语文学科有适当的作文课;理化科学、生命科学有实验课;期中、期末前,有复习课教案。
教学反思:
Ø 以教师个人进行考核。
Ø 负责备课教师,对自己所备课要有一定的反思,每篇反思在五十字以上。
随堂听课:
Ø 五年以内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节。按每学期时间长度,平均安排在每月之中。并在学校统一的听课笔记上做好听课笔记。
规范上课:
Ø 能在每节课预备铃响起时,及时进入教室。正式上课铃声响之后能及时组织学生开始上课。
Ø 在功能教室和课外上课时,能在正式铃声响起之前,带领学生排队,安静有序地到达上课地点。
Ø 上课期间,不无故走出教室。
Ø 能按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按计划进行上课。
Ø 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期间,教室内安静、有序,无喧哗,无学生吵闹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现象。因教学需要所发出的的声音为正常教学。
Ø 能按时下课,因教学原因,出现拖课现象,一般不超过两分钟。教师应在此期间合理的结束上课。
教研活动:
Ø 本条除第五款外,按教研组为单位集体考核。
Ø 各教研组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教研活动。
Ø 每次教研活动需上传活动简要。
Ø 认真组织开展教研课,教研课必须进行有效的评课活动。
Ø 每位教师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4次。每学年开一节教研课(退休前两年的教师可由教师自己选择是否开课)。
学生问卷:
Ø 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问卷。问卷结果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教师素养:
Ø 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Ø 无谩骂学生现象。
Ø 能妥善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较好的与学生沟通,履行德育工作者的职责。
Ø 能理性、友善的与家长沟通。不出现因教师原因而与家长争吵的现象。
任务完成:
Ø 能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代课、调课、阅卷、资料上传等临时性工作。
Ø 能全面完成课程计划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五、考核途径
Ø 以上要求为教学常规基本要求,考核以行政值班记录、行政抽查、教务处检查、抽查、学生问卷、资料检查等途径进行考核。
六、评价方法
按第六条考核项目所列十项考核内容,每项5分,每发现一次不规范现象扣一分。
七、绩效反馈
按考核项目,将常规考核绩效奖励金额平均分配在以上十个项目中,每扣一分,扣款五十元,至此项目扣完为止。
以上方案自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原常规考核中与此方案有冲突的,以此方案为准。
上海市石笋中学教务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