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实验中学 47012282
你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天地 > 反思研究 >
王华丽的三篇教学反思
作者:王华丽 时间:2009-01-04 点击:2017

现代文阅读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  王华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敢问与善问往往要经历一个引导和培养训练的过程.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如从课题入手,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眼睛,那么,就从这中心入手,看看课文。它表现在哪?或从哪看出,寻找相关联的段落,再从段落入手,抓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
、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
、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
、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
、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
、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形成。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增大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为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方法。

1、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气和,带着求知明道的阅读心理去阅读。第一遍阅读时不要在个别生字、新词、难句上纠缠,读后自问:该语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再阅读第二遍,阅读要更快,较熟的内容可跳读,选读重点语段。第三遍阅读要控制好时间。总之,要通过整体阅读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2、细心揣摩文后题目,认真审清题干要求。

答题要正确的理解题干要求,准确接收题目信息。要逐字逐句分析,万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过于自信,似乎看一眼就全部理解了题目,不逐字逐句推敲,只是凭经验思考,凭感觉做题,还把日常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带入考试。另外,有的同学平时语文基础不牢,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弄混,以至于问东答西,张冠李戴。审清审准题干是“方向性”问题,方向错了,考试中因此失误失分者不在少数。

3、注重规范答题语言,准确严谨表述答案。

语文答题对语言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表述题、阐释题。语言应准确、严谨、周密、规范、卷面整洁。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1)用词用语不当,词不达意,心里在想的和笔头写的不一样。(2)语言过与繁琐,讲了许多无关的话。有的过与简单粗浅,省略了许多应该说的话。(3)语病太多,句子不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答题无条理,胡敛乱凑。(5)书写混乱,乱改乱划。对此,答卷应做到书写工整,成行成列,语言成句,不写错别字,对于要改的字、词、句,一律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如删除单字用双斜线,删除句子用平行线,万不能乱涂乱抹,画“黑圈”或乱“拉线”。

总之,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答题的能力。只要学生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文言文阅读复习反思

                            九年级语文  王华丽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及现代教学论的问世,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 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教师的根本的目的就是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阅读文言文,因为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创造文言文科学的阅读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一下,文言文如何进行复习阅读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

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进入中和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客观的,全面的,具体的掌握知识。那么要作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学会梳理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考点一   实词

   中考时主要考实词,在复习中我们尤其是要注意一下几 种实词。

   1:通假字:在我们的考试篇目里大约有10多个通假字,通过练习就可掌握,但是必须要让学生铭记,在答这类题的时候,首先要写通的本字,再写出其意义。二者缺一不可。

   2:古今异义字:由于古代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但是意义不同,可以从词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等方面去加以辨别。

   3: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一个词会有几个意思。 那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一些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敲这个词的具体意义。

4:词性活用:在古汉语里,词性一般还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时候,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性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关于这一类词,我觉得前提是在理解文言语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5:其他重要的词

这里尤其强调的是,现在学生都认为,实词的解释都是“课下注解”因此忽视了注解以外的实词,这万万不可。

其次:我们来看考点二:翻译句子

对于这个考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是白给的题,我们的学生当我在复习这个类型题的时候,往往是不屑一顾,但是当具体落实到笔的时候,却丢了彩分点。所以我们在要求学声翻译的时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抓住重点的实词,并且要把握具体的语境,不要离开句子,离开文章去翻译。

要考查的句子有一下几个类型

1:有重点实词的句子。

2:能概括中心的句子

3: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再有有特殊句式的句子也要引起注意。那么我们在复习这一环节时

首先要注意书下注释的句子

其次: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

第三:在文中用重要作用的句子。例如〈〈醉翁艇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第四:就是有特殊句式的句子例如〈〈寓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是个非常明显的倒装句。

以上几中类型的句子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着重强调。总之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作到“准确,顺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考点三:内容理解

这类题要注意(1)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1:可用原文来回答。要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让学生把握住选段的中心内容及个别语句的作用。重点语句要作到烂熟与心。

2:概括和理解。句子的概括和理解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对文章的内容,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都要弄清楚。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考点四   筛选关键信息

“活”是近年来中考的一大特色,我们学习时也要着眼与“活”字,应以课文为范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综观中考“文言文的开放性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从应试的角度看,这些开放性试题都表现为一个“个性化表述”,这些“个性化表述”题,大都以选文中的某一个“点”为话题,引领学生生发开去,谈观点,说看法,议人物,论现象或者质疑问,赏析评点,畅想未来,等等。而这些话题的设置,思考的方法等有的曾在课后习题中以种种面目闪亮登场,所以从文言文的课后练习中,我们有时能提炼出文言文开放性测试的范围和标高。

其次是我们中考篇目中有好多古文还包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自然规律等,这就要求对文言文的复习,关键是要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要求学生仔细去领会文章大意,漫漫的去揣摩。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以求陶冶情操。(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中考作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  王华丽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在初三复习中,作文应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现阶段短时间内复习好作文呢?

  1.写作材料的高密度积累

通过几年的阅读,学生在阅读量上收获颇丰,但要真正用好这些材料,让这些材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初三阶段的高密度积累、归纳整理和强化巩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梳理归纳、活学活用课内材料;

拓展延伸,继续加大课外阅读量;

放飞思维,进行课外名言警句、诗词的分类整理;

陶冶情操,进行美文的初步赏析和积累;

升华认识,培养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对问题的深刻判断力;

习惯积累,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写作习惯等。

  2.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

  文无定法,但非无章可循。作文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各种各样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之。要明确如何托物言志;归纳出象征手法的特点……

  在阅读中,精心探析各种写作手法的特点,细心揣摩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种种写作手法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3.写作技巧的理性思考

作为考试作文,在形式上追求一点色彩是必要的。在形式上讲究一点技巧,会给人的耳目以新鲜感,从而占据一定的优势。在作文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要在以下几方面下点功夫:

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使作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精心锤炼开头、结尾,使之成为凤头豹尾

给作文一个亮丽的包装,如文前写题记、文中拟小标题、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等形式。这些方面的技巧,都要建立在作文材料丰富、写作手法使用得当的基础上,要根据内容,理性思考,做合理选择,不可单纯追求技巧,否则作文会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效果适得其反。

  上一篇:《倒数》反思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众安路780号(众安)笋南路28号(笋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实验中学版权所有 程序设计:倪建华 电脑版